奥匈是欧洲第二大帝国,为何沦为“病夫”,连俄国都打不过?
一战前的欧洲大陆上,奥匈帝国的领土面积仅次于俄国,堪称欧洲第二大帝国,人口位居第三,排在俄国、德国之后。然而,奥匈帝国却积弱不振,沦为“欧洲病夫”,与奥斯曼帝国的实力差不多,连维也纳的报纸都嘲讽道,“奥地利是欧洲的窝囊废”。一战期间,奥匈帝国的军队连俄国都打不过,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一、屡吃败仗
(资料图片)
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奥匈帝国在一战中的表现如何。一战是由萨拉热窝事件引起的,所以奥匈帝国首先将战争的矛头对准了塞尔维亚。奥匈帝国投入30万大军,先后三次发动了对塞尔维亚的入侵,然而他们却为未能击败塞尔维亚,还将10万人留在了塞尔维亚境内,其中4万人成为俘虏,6万人命丧他乡。
与此同时,奥匈帝国在东线也遭到了打击,他们的对手是同样虚弱的俄国。1915年,据守普热梅希尔要塞的奥匈帝国军队被迫向俄军投降,这里有2600名军官,以及11.8万名士兵。此战过来,奥匈帝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。1915年,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宣战,之后意军发起了对奥匈帝国的第一次战役,虽然惨胜,但仍让奥匈帝国损失15万人。
二、民族问题
如果不是德国施以援手,奥匈帝国恐怕早就被协约国给灭掉了。作为欧洲第二大帝国,奥匈帝国为何这样脆弱呢?原因很复杂,但根源是民族问题!奥匈帝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,五千两百万人口中,德意志人只有一千二百万,匈牙利人(也称马扎尔人)有一千万,境内最大的族群是日耳曼人,而是斯拉夫人。
这些斯拉夫人包括850万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,550万的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,500万波兰人,400万乌克兰人以及130万斯洛文尼亚人。这些民族聚集在不同的区域,他们的语言文字、生活习俗,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。与此同时,随着民族意识的兴起,这些民族都有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,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愿望。
三、帝国瓦解
统治奥匈帝国的是古老的哈布斯堡家族,他们的统治者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,但却无法缝合帝国的民族裂痕。民族问题对军队的影响也很大,士兵来自各个民族,大多只会本民族的语言,而奥匈帝国的军官大多是奥地利人,或者是匈牙利人,他们甚至无法与士兵进行有效的沟通,更别说指挥士兵作战了。
奥匈帝国的参谋总长康拉德算是个语言天才了,懂得七种语言,但是奥匈帝国军中有十五种语言!这就不难理解奥匈帝国为何屡吃败仗,堪称病夫了。1918年,奥匈帝国再也无法继续坚持作战,整个帝国顷刻之间瓦解,奥地利、匈牙利、捷克斯洛伐克、波兰等新兴国家出现,其余领土被罗马尼亚、塞尔维亚、意大利瓜分。
参考资料:1.《哈布斯堡的灭亡》;2.《一战史》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