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来了,听中医说为何立秋养生重在润肺
立秋是进入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在每年8月7日或8日之间,正值天气由热转凉,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,有些朋友往往因一时“贪凉”,忽视了对自身的保养,引发了各种呼吸道疾病。中医往往遵循“天人相应”、“因时制宜”,只有采取科学的养生方法,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加重,在享受秋高气爽季节的同时让健康一路相随。
根据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的对应关系,“秋”对于肺,在志为悲,悲易伤肺,肺为情志所伤,导致人体的免疫力降低,对于外邪的耐受性下降。秋天以“燥”为特点,而肺为“娇脏”,通过鼻与外界相通,故更易被秋燥所伤。
(相关资料图)
因此,秋季养生要以养阴、润肺为先。同时,在养肺的基础上要兼顾对肝脏、心脏及脾胃的养护,使机体达到一个平衡,中医所谓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。
立秋后应如何进行调养?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一些小贴士。
畅情志
秋天是草木凋零万物萧条的季节,此时容易伤春“悲秋”,人的精神状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。肺主气,司呼吸,肺气郁痹则容易导致呼吸短促,息粗气憋,影响到人体的心肺功能。此时应保持心情舒畅、心平气和地面对外界的瞬息万变。给自己一个深呼吸,收敛神气,以包容的姿态顺应秋天容平之气。
慎起居
立秋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,此时应早睡早起,早睡乃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则使肺气得以舒展。立秋时节凉风习习,暑热尚未殆尽,气候变化无常,有时室内外温差较大,反而更容易得“空调病”,进进出出要懂得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。
节饮食
立秋是进入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虽然预示着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,但并不代表暑热立即结束。气温高仍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,再加上昼夜温差大、干燥,日常饮食也应随之做调整。我国民间有“贴秋膘”的习俗。但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,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。
俗话说“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”,秋季正是进行饮食调补的大好时机。进补的原则注重“秋冬养阴”,多吃些养阴润燥的食物,避免燥热伤阴,以防肺热太过。《饮膳正要》有云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”。
立秋时节能起到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有山药、芝麻、粳米、白木耳、雪梨等。
推荐给大家一道立秋时节养膳食:黄豆小米粥,具有补脾益气、清热解毒的作用,有助于化解人体中的暑湿之气。
原料和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,小米200克,黄豆100克,白糖适量。将小米、黄豆用清水淘洗干净,分别用清水浸泡15分钟左右,沥干水分备用。砂锅置火上,倒入适量清水用武火烧沸。先将黄豆倒入砂锅中,用武火煮沸,再下小米,用文火慢煮。米煮熟用白糖调味即可。
勤锻炼
立秋时节,也是强身健体、增强体质的绝佳时机。每个人根据年龄的不同、身体素质耐受的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。
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养生功——“六字诀”。该功法最早由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正式提出,其通过人在呼气时发出的“呵、嘘、呼、呬、吹、嘻”六个字的字音,再配合吸气,达到锻炼脏腑、调节气血、平衡阴阳、养肺气、壮营卫、祛气壅的目的。
除此之外,六字诀也是气功发音呼吸法中代表的功法,患者经过六字诀锻炼,掌握气功发音呼吸法,对于增加卫气防御功能,进而改善肺脏气机运动将大有裨益。
肺的健康需要主人的呵护。在金秋季节,我们要进行科学调养,防微杜渐,注重各方面的养生调护,预防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。从自身角度来说,强身健体,增强体质,减少自身患病的机会,得以减少慢性病的复发或加重。
作者:王振伟(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)
编辑:唐闻佳
责任编辑:樊丽萍
图:本报资料图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关键词: